
2025年11月11日,英国政府正式发布动物实验替代技术路线图,宣布将大幅加快科学研究中动物实验的淘汰进程。这一战略由政府联合生命科学专家、企业及动物福利组织共同制定,既延续了英国在减少、替代、优化动物实验(3Rs)领域的传统优势,又通过资金扶持、技术创新和明确目标,兼顾科研创新与动物福利,被全球相关领域赞为既务实又有雄心,或将改写全球生命科学研究的伦理格局。
为实现动物实验淘汰目标,英国聚焦三大核心替代技术,针对性解决传统动物实验与人类生理差异大的痛点: ● 器官芯片系统:用人类细胞打造微型装置,可精准模拟心脏、肝脏等器官的工作状态,让药物测试更具参考价值; ● AI大数据分析:快速筛选海量分子数据,提前预判新药的安全性和疗效,提升科研效率; ● 3D生物打印组织:直接打印皮肤、肝脏等人体组织样本,为毒性检测提供真实环境,彻底摆脱对实验动物的依赖。 这些技术不仅能减少动物痛苦,也能让科研结果更贴合人类生理特征,推动生命科学研究向更精准、高效的方向发展。
英国此次公布清晰的阶段性目标,确保淘汰进程稳步落地: ● 2026年底前:彻底停止化妆品、药品等产品的皮肤刺激、眼部刺激及致敏性动物实验; ● 2027年:取消用小鼠测试肉毒杆菌毒素强度的做法,改用DNA实验室技术检测药物中的污染病菌; ● 2030年前:大幅减少犬类和非人灵长类动物在药物代谢动力学研究中的使用。
为推动计划顺利实施,英国投入总计7590万英镑(约合7.1亿元人民币)专项资金,同时配套多项保障措施: 资金分配:6000万英镑用于搭建两大核心平台——临床前转化模型中心(整合数据、技术和人才,促进科研协作)和替代方法验证中心(简化新技术的监管审批流程);1590万英镑由医学研究理事会等机构联合出资,支持全国5个科研团队攻关肝脏、大脑、癌症、疼痛和血管领域的人体体外疾病模型,加速替代技术实用化; 配套支持:从明年起为青年科研人员提供替代技术专项培训;2026年起每两年发布一次替代方法研究优先级清单;要求科研资助机构加大对替代技术的支持力度,在学术期刊上重点推广成熟替代方案,推动全行业转型。
英国现行法律明确规定,只要存在可行的非动物研究方法,就不得使用动物进行科学实验。此次路线图进一步将动物实验仅作为最后选择的原则落到实处,得到各方积极响应: 政府层面:科学大臣沃伦斯勋爵表示,英国人热爱动物,不愿看到它们因科研受苦,将在确保安全有效的前提下,尽快用替代技术终结不必要的动物实验;动物福利大臣海曼男爵夫人指出,这场转型是动物福利的重要一步,能同时发挥科研优势、推动医学创新; 权威机构层面:英国皇家防止虐待动物协会(RSPCA)认可路线图为替代技术研发应用奠定基础;制药行业协会(ABPI)表示将持续推动替代方法创新,坚守患者安全底线;弗朗西斯·克里克研究所等机构则理性指出,在癌症、阿尔茨海默病等复杂疾病研究中,动物实验目前仍是最后手段,会在坚守伦理的前提下推进科研。
未来,英国计划成为全球替代技术监管和应用的领头羊,这场兼顾科研进步与人文关怀的转型,或将为全球生命科学研究提供可参考的实践范本。 大橡科技紧跟这一趋势,致力于加速类器官与器官芯片技术的产业化应用,我们已对肝、胃、肠、肾、肺、脑、心脏、血管、软骨、视网膜、淋巴、胰岛和肿瘤等多种类器官与器官芯片模型进行了深度验证,集合AI+生命科学设备技术,积累了丰富的药企和科研用户实战应用案例。我们相信,这种技术突破与产业实践的结合,将形成加速科研转化、降低药物研发成本、实现精准诊疗的三重核心价值。
参考文献: